智能制造下徐工開啟三大改造
作為中國制造業的領先企業,本屆論壇邀請到了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部長張啟亮,介紹了在互聯網+、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徐工集團的探索與實踐。
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部長張啟亮
以修理步槍起家的徐工集團,經過近幾年迅速的發展,到2012年已經突破了一千億的規模,全球世界第五名。即便這樣,在今年1-5月徐工的營業額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如何轉變,提升制造技術實力是當前徐工正在不斷轉變。
工業1.0是制造機械化生產,2.0是流水線,批量生產,3.0是高度數字化,無人或者少人化的生產,工業4.0是信息物理網和服務互聯網與制造業的融合創新。工業4.0需要制造業轉型創新,以創新融合的模式發展。“現在中國好多企業的制造業的水平從1.0到3.0各不相同”,張啟亮指出,工業4.0是生產的網絡,虛擬化與現實世界的完美融合,但目前好多制造業企業的信息化系統依然沒有完成集成,基礎的東西還尚未達到。
企業都在面臨“互聯網+”、智能制造技術,當新模式來臨的時候,企業的戰略規劃首先需要從競爭優勢對企業進行分析,所需要的能力來源于哪里,然后圍繞戰略目標進行持續改進。張啟亮提出,新技術到來時不要盲目跟從,要從企業本身角度進行分析、理解,到底適不適合工業4.0。
徐工從企業戰略層面考慮工業4.0的發展方向,通過戰略的梳理提煉出包括技術創新、價值協同、響應市場的能力以及全球化競爭在內企業所需的自身競爭優勢。
目前徐工對生產基地、物流和配送三大方面進行改造。
生產基地
傳統的焊接技術都是依靠人工,但隨著人工成本不斷提高,以及工程機械的大型鋼結構需要很強的焊接能力,人工在焊接過程中的無法做到完全到位。徐工圍繞混凝土、裝載機等對生產基地的進行了全面都改造,通過互聯網傳達到設備上,把工藝參數、生產計劃和質量檢測全部放在設備上和網絡進行對接,實現了機床的聯網,從而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
物流
目前所有大型鋼結構件原來是用叉車運輸,但從運輸、美觀、產品質量的角度都無法到達預期的要求。徐工根據生產計劃,將物流生產需要的部件自動到達生產工位,解決了工藝過程當中的工時不準確,以及對整個生產效率、原材料成本、質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配送
通過從配送中心,到廠家、MES,將供應鏈連接在一起。包括整個質量檢驗,從進貨到過程的檢驗,為后期產品服務提供依據,提供完整服務轉型的所需的基礎數據。與此同時,將CRM系統與售后服務打通,形成了完整的閉環。
張啟亮介紹,供應鏈協同能力是徐工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的推廣,其中徐工1800家企業都在這個網上進行生產計劃、發票、生產訂單的對接。
徐工目前整個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目前有七塊:決策支持智能化,工藝設計信息化,物料轉運自動化,生產制造柔性化,質量控制全程化,生產管理可視化,控制條度集中化。通過控制中心、核心業務和制造數據,對工業機器人、檢測中心都進行了有效的管控,把將整個制造完整地連接在體系里
相關資訊
最新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讓“智造”更懂你 徐工精彩亮相上海工博會
- 工程機械行業步入上行通道 前三季度業績持續增長
- 徐工應邀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
- 徐工道路“一種瀝青灑布攤鋪機噴灑的控制方法”榮獲專利授權
- 高端客戶徐工行”——徐工道路機械強勢邁入歲末沖刺
- 風云際會 “武林高手”論劍彭城一一“徐工道路機械服務技能大賽”總決賽成功打響
- 徐工塔機兄弟助力海港城市建設 構筑城市靚麗風景線
- 連續六個月全天候重載作業,徐工裝載機你還好嗎?——徐工120臺LNG裝載機遷安九江應用紀實
- 徐工代表中國裝備制造走向巴西
- 徐工2000噸級履帶起重機核電吊裝再啟航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